盘点2008年中国制造业十件大事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09-12-23 10:59:47 [收藏]
从2007年下半年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之时,中国制造业已有些许寒意。国外出口订单出现萎缩,国内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不断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出口价格优势也逐渐减弱,出现部分中小企业倒闭现象。
    关键词:盘点 制造业 大事

    1、金融风暴波及制造业

      从2007年下半年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之时,中国制造业已有些许寒意。国外出口订单出现萎缩,国内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不断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出口价格优势也逐渐减弱,出现部分中小企业倒闭现象。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上升为全球性金融风暴,并大规模影响实体经济,中国制造业开始过冬。今年以来,工业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6月份是16%、7月份是14.7%、8月份是12.8%、9月份是11.4%、10月份是8.2%、11月份是5.4%,创了2002年3月以来的新低。外需放慢、内需不足,以及企业剩余库存的消耗,促使工业增加值在11月跌破亚洲金融危机后形成的底部。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08年1-11月份,纺织业增长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0.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6.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3%。工业经济整体形势非常严峻。

      金融危机造成海外订单锐减,以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首位的广东省为例,广东外经贸厅调研显示,广东今年第四季度订单数减少20%─25%,明年订单数将减少30%─35%。由于我国制造业多为出口依赖型行业,外部环境恶化使一些主要依靠外贸出口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上半年我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面对危局,除了企业和行业自身调整寻找出路之外,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扩内需、保出口、促增长,国家各相关部委已经积极行动起来,迅速制定和发布了多项政策措施。

      由于出口受阻,很多企业纷纷转向国内,开拓内需市场,但是此前热衷于外贸市场的企业,对国内市场并不熟悉,在转向内销市场上也面临着一些困难。11月5日,国务院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其中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直接为钢铁行业带来拉动效应。为加快建设进度,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在具体的针对行业的扩大内需市场方面,11月30日,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宣布,从12月1日起将“家电下乡”由3个省的实施范围扩大到14个省区市,并从明年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广。下乡的产品也在原有的彩电、手机、冰箱(冷柜)的基础上增加了洗衣机。而家电业作为在政府支持下打进农村市场的先头兵,或将为制造业其他急需开辟农村市场的行业提供借鉴经验。另外,我们还应看到,从9月16日到12月22日,央行百日内5次降息,政策密度和力度之大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提振了信心。

      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政策保出口。今年来,国家调整了三次出口退税,而三次都是在不同程度地调高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努力为出口企业减少内部压力。另据报道2009年商务部的工作重点将是“稳定外需,保出口”,商务部已经初步确定力保2009年的出口增速不低于15%。为了具体配合财政部出台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商务部可能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包括出口贴息,鼓励企业到国外去办展览以及调整贸易政策,完善加工贸易产品分类管理制度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针对严峻的工业经济形势,11月26日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确定一项重要任务,会议要求发改委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加紧制定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九个重点行业的振兴规划。12月17日至18日,发改委在京召开了2008年全国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各地发改委和经贸委负责人再次集中讨论、研究振兴规划细则。尽管目前九大行业振兴规划中的实质性政策内容还在酝酿讨论中,但这些政策的基本组合框架已敲定——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有: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启动一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挖掘农村市场潜力;积极扩大出口,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完善国家商业储备制度,加大对重要资源和产品的收储力度。

      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中国制造自身已经暴露出弊端,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继续发展的阻力,中国制造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向产业链高端发力。中国制造可以顺势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调整自己,实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公司股价下跌,市值大幅缩水。许多优质跨国公司的估值,已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未来一两年是中国企业实现海外并购的最好时机,或者通过全面参股行业内领先的跨国公司,都可为中国制造的转型提升打下良好的战略基础。

      2、改革开放三十年,制造业新起点

      1978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不足1%,而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已超过9%,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制造业国家;1978年,中国出口总额只有97.5亿美元,在世界贸易格局中无足轻重;2007年,中国出口达到12180.2亿美元,蝉联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而目前的外汇储备已达1.9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估算,200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MVA)占世界的11.44%。2006年中国制造业有172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世界70%的DVD和玩具,50%的电话、鞋,超过1/3的彩电、箱包等产自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制造业吸引了大部分外资。从1978-2006年,中国空调、彩电等家电产品的产量增长了1万倍以上,集成电路、电脑等的产量增长了1000倍以上,化学纤维、汽车产量等增加了数十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78-200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以2000年不变价格美元衡量的年均增速为10.89%,2000-2005年为11.1%,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国家指标。随着高技术产业比例不断上升,中国正成为世界高技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0-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38%。目前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已接近20%。高新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手机、抗生素、疫苗等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透视Global Insight提供的数据报道称,中国制造业全球份额2009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1978—2008,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三十年。三十年里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最重要的引擎仍是中国制造。2008年,人们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去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于制造业,我们不仅仅要回顾,更要在回顾中总结经验教训,把三十年作为新起点继往开来。三十年来,“中国制造”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制造”庞大的生产能力,使其每产生10%的增长速度,就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使中国融入到了全球的产业协作链上。 三十年的发展,摆在中国制造面前的有成就,也有问题。近年来,摩擦越来越激烈,各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以低廉的价格冲击着世界制造业。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是WTO成员国中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全球7件反倾销和贸易救济案中就有1件针对中国,中国每年因此而损失的贸易额达500亿美元。中国制造业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单纯的以量取胜并不是长久之计,未来如何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是需要中国制造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3、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催生现代制造服务业

      2007年,中国外贸依存度超过70%,由于多数“中国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发展的外部依赖性较强。即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能源和核心技术,以及产业链下游渠道和品牌,都对海外市场和跨国公司有很高的依赖性,跨国公司在产业链两端的挤压,对“中国制造”的利润率影响较大。中国制造业需要以产品为中心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即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增值服务转变。 中国制造服务业的能量巨大。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了7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又占服务业的70%。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占发达国家GDP的一半左右。而在我国,2007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40%,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例就更低,制造服务业有很大潜力可挖。

      科技部从“十一五”开始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利用国家财政下拨经费约20亿元,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已取得可喜进展。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医疗、数字家庭、数字媒体、信息及空间服务、劳动保障、安全服务、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了一批服务模式并进行了应用示范,培育了一批新型服务企业和新业态,初步形成了一批现代服务业标准,初步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和服务支撑体系架构,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服务支撑。2008年,科技部多次组织政府官员、企业人士及学者专家进行了专题研讨,使现代服务业观念日趋深入人心。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项目专家组已经制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其中,针对制造服务业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尝试:研究开发及产品设计服务,面向制造业关键领域及核心产品,创新研究开发与设计资源管理与服务模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方在线研究开发及产品设计服务平台等软件产品及标准规范,促进专业化分工;电子商务服务,面向制造业,创新产品与服务信息发布技术、交易、物流、支付、信用集成技术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方交易与服务平台等软件产品及标准规范,加速第三方电子服务业的发展;信息系统外包服务,以第三方信息系统服务模式,结合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创新服务模式突破信息系统定制等技术,形成单元化、实用化、个性化的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发展面向企业的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等信息系统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促进专业化信息系统外包服务业发展。目前在我国,制造服务业已经初露端倪。浙江的一些中小企业,只有制造加工能力,几乎没有工艺设计能力。联通网络,每个企业都能看到专门设计公司的设计样品,如果企业觉得某个样式可以生产,只需要支付少量的费用就可以点击进入,获得样品的详细设计图纸。 一些大企业的信息部门也正在剥离壮大。单个企业的价值链缩短,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个大趋势。

      2008年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挂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将加快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制造业也将在“两化融合”中向现代制造服务业升级。现代制造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产业。它是指围绕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各种业务,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现代制造服务业不是制造业的简单延伸,而是制造业的发展,其发展趋势是制造服务业的产业化。 

      4、新劳动法实施,劳动力成本上升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制造业带来了不小的震荡。新法的实施,直接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甚至对企业全面经营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中国制造以物美价廉纵横全球。如今,这一优势正在慢慢减小。根据人保部及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给制造业企业劳动力成本大概增加了25%到30%。面对新的《劳动合同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纷纷寻找对策。于是,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制造业乱像频出。有的企业打擦边球运用各种手段规避新法,有的企业试图将新法的影响降到最低,还有的企业干脆将工厂关闭。乱像之一为强迫员工辞职,将数年的工龄归零,然后重签劳动合同,使老员工变身为新员工。最典型的是华为“辞职门”事件,华为公司要求包括总裁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作满8年的员工,共计7000多名,在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办理主动辞职手续,竞聘后再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华为的大动作,引发了社会对新《劳动合同法》的大讨论。并受到了全国总工会调查,要求其消除辞职影响。尽管华为称“并非针对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而来”,但因此引发了一大批企业效仿华为做法,冒险打擦边球的集体辞职重签合同事件。乱像之二是一些企业强迫变更劳动合同,将员工转为劳务派遣工。改为劳务派遣虽然使企业的用人机制更加灵活,也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但也造成了一定的问题,这样会使员工没有归属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被派员工的责任心不强、缺乏长远打算和敬业精神。

      在新《劳动合同法》的压力下,加速了制造企业将工厂搬至成本更低地区的趋势。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像工厂搬迁这种由于客观情况变更劳动地点的,在征得员工的同意并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后,原有的劳动关系自动解除。日本数码相机厂商奥林巴斯计划在2009年前将中国的两座工厂合并为一座,并投资约7亿元在越南设厂。日本媒体猜测,除了受深圳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影响外,奥林巴斯此举更多在于应对《劳动合同法》可能带来的人员成本提高。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广东出现近千家中小鞋企主动歇业倒闭的现象。这宣告了过去企业靠压低工资、减少劳动条件及福利投入,以此实现低成本开支、低水平获利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新《劳动合同法》不仅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规范了企业用工制度,更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一种手段。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劳资关系能否真正有所改善还有待观察。但中国制造的发展模式需要从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向技术与品牌优势转化是毋庸置疑的。

      5、节能减排,绿色制造趋势显现

      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恶化,正让中国制造的代价越来越昂贵,中国制造必须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能使资源、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保持平衡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就是绿色制造。所谓绿色制造,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中国的资源利用与环境破坏确实令人焦虑。美国在其工业化的过程中总共消耗了300多亿吨石油和近50亿吨钢,日本用了30多亿吨石油和近11亿吨钢,英、美、日在其工业化期间,人均累计钢消费量分别为22吨、20吨和17吨。而按中国目前的资源耗费,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全球石油总消费量的8%、原煤的40%、粗钢的32%、氧化铝的25%、水泥的48%、玻璃的33%、化肥的30%、每年铁矿石增量的95%。与高需求并存的是资源利用率的低下:中国火电耗煤量千瓦/时为379克标准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67克;大中型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为705千克标准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95千克;电解铝交流电耗为每吨15080千瓦时,比国际先进水平高980千瓦时;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2到3倍。近几十年我国高速的工业化已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已经非常严重,对经济的继续发展、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联合国《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估计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0%。节能减排,走绿色制造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国家在内外双重压力下做出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发达国家因中国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恶化而恐慌,不断地在政治和经济政策上对中国施加压力。另一方面,能源的浪费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节能减排的任务目标,而2008年是完成此目标的关键一年。

      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温家宝总理再次为节能减排提出10项具体措施。国务院各个部门为加大支持节能减排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中央财政对节能减排不断加大投入,财政部宣布,2008年将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其中,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奖励资金75亿元;中西部地区城市管网建设奖励资金7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40亿元;“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治理奖励资金50亿元;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节能基础工作等35亿元。 此外,加上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的148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另外, 地方党委和政府将节能减排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环保监管不断加强,并于2008年4月1日修订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今年“环境政策与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绿色中国论坛”上,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透露,环境保护部正联合其他综合经济部门制定有关环境税收政策,并结合国家节能减排行动提出了“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建议。此后,环境保护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开征环境税的工作,包括制定具体的环境税实施方案,推进落后工艺产品淘汰的税收政策,提出造纸、焦炭等行业落后工艺产品名录,继续完善享受税收优惠的环境保护设备目录等。

      绿色制造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模式,也是节能减排的最佳解决方案。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指出了绿色制造的方向,擅长于此的国际企业开始闻风而动,致力于环保事业的跨国企业如GE、ABB、施耐德、日立、三菱等基本上都开始在中国布局市场。国内的机械、钢铁、电子制造等行业也开始不断的引入绿色制造技术,努力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绿色制造的趋势正在逐渐显现。

      6、产品质量安全再遭拷问

      食品安全只是众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之一,长久以来,中国制造遭受质疑,更多的反映在各种各样的召回事件中。以玩具为例,作为世界第一大玩具出口国,玩具召回事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2008年11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召回通告中涉及中国产品的通报有10起,其中50%是针对玩具。2007年,佛山利达玩具厂老板张树鸿之死,应该被人们记住。因为他以最惨烈的方式表现了中美贸易的“摩擦”,并成为“中国制造”遭遇质疑的连锁反应中一个标志性事件。三聚氰胺事件是2008年最严重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从事件本身来讲,三聚氰胺事件反映了中国制造在迅速崛起中出现了巨大的问题,企业在资本市场压力下仅仅关注发展速度而忽略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对企业的责任缺少认知,以及政府监管的乏力。在整个事件中,企业更应该做出反思。

      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制造的海外声誉受到重创。在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年度十大新闻中,三聚氰胺事件赫然在列。很多国家对中国出口食品下达了搜查令,美国11月发布了针对“中国制造”食品的进口警告,要求食品必须在入境处接受检查,除非进口商能够证明其中不含奶制品或三聚氰胺。 美国卫生部长莱维特表示:“对中国来说,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受创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而是整个中国制造的品牌”。   

      “中国制造”要重塑形象,主导的还应该是企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韩制造业也曾遭遇质量危机,但都通过集中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最终摆脱“低价低质”的形象。中国企业应加快质量与品牌建设,以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打算。政府也需要加强监管,将颁布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产品上,制定更为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督标准。中小企业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缺乏自主进行产业升级的能力,政府应加强对其的支持和引导,只有中小企业整体质量实现提高,中国制造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迈上新的台阶,进而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声望。

      7、大飞机立项,航空制造开始新征程

      实现大飞机的中国制造一直是国人的梦想。5月11日,备受关注的大型客机股份公司终于在上海成立。温家宝总理在大型飞机重大专项研制工作有关会议上说,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功,实现几代人的梦想。这不仅是航空工业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据世界主要飞机制造商和研究机构预测,在未来20年里,全球新交付的大中型喷气飞机约为2.2万架,到2025年底,全球将有2.7万架大中型喷气飞机在各条航线上飞行。而中国肯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航空市场。俄罗斯《商报》在题为“中国准备冲向天空”的文章中说,中国拥有庞大的空中运输潜力。文章引述俄经济学家的话说:“中国航空运输业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民航领域,2005年已输送旅客近亿人次,未来10年,中国每年客运量平均将增长12%,到2010年中国民航运送量将达1.75亿人次。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是目前的6倍。

      航空工业是尖端技术的发展的“引擎”。有研究表明,向航空工业投入1万美元,10年后航空工业及其相关产业能产出约80万美元的产值,大型飞机技术的突破将会带动一批新产业的发展。日本曾作过一次500余项技术扩散案例分析,发现60%的技术源于航空工业,而且带动的出口和就业相当惊人。2002年版《美国航空航天产业未来委员会最终报告》也指出:“航空航天工业是美国经济领域内一支强大的力量,是全球市场最有竞争力的部门之一。航空航天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并提供1500万个以上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航空航天产品提供比其他任何生产部门都高的贸易盈余。”

      大飞机是“工业之花”,集现代工业成果于一身,涵盖了上百种学科和数千种技术。一架大飞机由数以百万计的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需要有数千家配套供应商生产,全国相关的产业都会受益。大飞机项目在为这些相关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压力和挑战。如飞机上的座椅外套、地毯等技术要求非常高,这就给纺织行业带来挑战。相关行业必须根据大飞机项目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挑战不止于此,要打破波音、空客在全球民机市场的“双寡头”垄断也是个难题。中国一航民机部部长汪亚卫曾向媒体表示,波音和空客已经完全瓜分完了全世界市场,绝不允许任何第三家进入,“特别是干线飞机,不管是西方公司还是东方公司”。近40年来,加拿大、印尼、日本、荷兰、德国等国家和公司都曾实施过研制大飞机的计划,但最终由于受到波音和空客的重重阻挠,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均宣告失败。大型飞机项目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温家宝总理在上述工作会议上指出,这项任务需要几届政府、甚至几代人不停顿进行下去,因此需要有制度作保障。大型飞机的研制生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技术难度大,协作配合的部门和单位多。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大型飞机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可见,国家对大飞机项目抱有巨大的决心和信心。俄航空专家指出,从技术角度看,中国已拥有制造大型火箭、载人飞船和人造卫星的能力,完全有能力生产出拥有自主产权的大型飞机。中国目前的优势在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实现这一计划只是个时间问题。2008年,中国已迈出了通往大飞机之路的第一步。

      8、奥运会提升“中国制造”科技含量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为中国带来了金牌总数第一的欣喜,而且通过奥运场馆的建设,使与奥运相关的制造业各行业在高科技含量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向世界展示了科技奥运的魅力。

      科技奥运,材料先行。新材料产品和技术在奥运场馆建设中大放异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工程,“鸟巢”外部钢结构的钢材用量为4.2万吨,整个工程包括混凝土中的钢材、螺纹钢等,总用钢量达到了11万吨,这些钢材全部为国产钢。在国家标准中,Q460E的最大厚度是100毫米,而“鸟巢”使用的钢板厚度史无前例地达到110毫米。据工程技术人员介绍,Q460E建筑用钢是我国科研人员经过三次技术攻关才研制出来的,它不仅在钢材厚度和使用范围上前所未有,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抗低温性、可焊性等特点。中国自主创新的Q460E钢材,撑起了“鸟巢”的钢筋铁骨,而且还使得“鸟巢”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达到100年,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创造了众多世界第一的“水立方” ,在建设中运用独特的聚四氟乙烯(ETFE膜)立面装配系统。“水立方”的设计寿命是100年,它使用特殊材料ETFE膜作为外膜,这种膜具有较好抗压性、耐火性、耐热性、自洁性和延展性,它可以拉到本身的三到四倍长都不会断裂。奥运会篮球比赛场地五棵松篮球馆也是新材料的集合体,在它的“金色外衣”之内,采用了低辐射low—E中空玻璃,外面设有纳米涂层,不仅解决了清洗和保洁问题,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这种不到头发丝1%厚度的低辐射膜层能将80%以上的远红外热辐射反射回去,夏季可以节能60%以上,冬季可以节能70%以上。此外,在室内还采用了新型PRC轻质隔墙,具有较高的隔音、防水、环保和保温等性能。防水施工均使用了无味无毒的JS复合防水涂料。屋面采用PVC防水卷材系统,包括防水、吸音、隔热、保温等9种材料组成的复合屋面。

      在本届奥运会上,半导体照明产业更是大显身手。在开幕式上给人印象深刻的巨大的卷轴“纸”的主体LED显示屏就产自河北石家庄。这个长147米,宽22米的显示屏,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面全彩LED显示屏,每平米的承重能力达两吨。 无论是以“中国红”为主色的鸟巢,还是五彩斑斓的水立方,利用最多的就是由一家深圳企业开发设计的LED灯,鸟巢装载了26万多颗,而水立方则多达48万颗。这种灯的亮度会比传统的增加一倍,但是耗能会降低20%到50%之间。夜晚的水立方绚丽夺目,而这块长104米,宽20米,主体面积达2080平米的超大显示屏,660万个发光芯片安装在一块极薄的电路板上,就像挂起来的电影屏幕,而且无论白天、夜晚,显示屏都可以隐藏起来。另外,随着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全面使用,也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相信整个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行业也会通过这个契机,得到快速发展。在体育器械方面,奥运会还引进了国际先进材料制造商的产品,例如陶氏化工的弹性体产品和杜邦公司的高级材料产品,与国际巨头的合作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与国际巨头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将有力于国内产业的不断提升。

      9、原材料价格波动大

      受复杂因素影响,2008年的原材料市场告别了一路上涨的态势,出现了涨跌交替,变动不断的过山车现象。以7月份为分界岭,金属市场呈现先扬后抑的整体走势。上半年,铜、铝延续去年的强势,年初分别从6700美元和2400美元起步,在7月创下8940美元/吨和3381美元/吨的历史新高,但此后由于受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影响,铜、铝价格掉头向下,暴跌至目前的2850美元和1540美元,导致全年铝价下跌了36%,铜价下跌了57%。而锌则早在2007年就显现出颓势,虽然经过今年1、2月份的反弹,但终改不了下跌的趋势,全年锌价下跌了51%。原糖市场2008年年初糖价一路上冲至15.23美分/磅的历史高点,在第二季度就出现了急剧下跌,重新回到年初的价格,又在六七月份出现了短暂的上涨之后,一路下跌到11美分/磅。

      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急剧变动,原料购进价格与产品销售价格形成明显倒挂格局,造成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亏损。2008年,最典型、影响最大的原材料议价事件莫过于中国钢铁业与铁矿石巨头的价格博弈。今年2月,必和必拓对力拓提出收购要求,收购价格为3.4股必和必拓股票换1股力拓股票。如果交易完成,全球铁矿石主要供应商将由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3家缩减为两家,也将掌控全球铁矿石市场大部分份额。“两拓”的合并计划恰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潮,这加剧了市场对铁矿石价格看涨的预期。中国钢铁业为此放开肚皮吃进9000万吨高价铁矿石。11月底,必和必拓放弃了对力拓的收购。中国许多豪赌铁矿石的大钢厂和贸易商算盘落空。这场前所未有的铁矿石“豪赌”中,具有自主进出口权的贸易商和大型钢厂亏损严重。很多企业以1700-1800元的价格购买的铁矿石,跌的连零头都不到。进入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国内市场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但是企业先期买进来高价原材料库存很高,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以钢铁为例,据钢铁协会反映,钢铁厂库存的高价铁矿3000万吨,码头上堆了9000万吨,供应商手里长期订货的单子还有1亿吨没有发货,加起来共有两亿两千万吨。但钢材的价格下降了接近一半,产品价格跳水马上就兑现。有色金属和石化行业也存在这种情况,有色金属价格下降了20-46%,化工产品价格下降了40-70%,致使这几个行业出现了全面亏损。

      中国资源对外依存度非常高,据工信部统计,我国52.6%铁矿、65%的铜矿、50%的氧化铝、35%的铅锌矿、60%的钾肥、70%的天然胶、50%的乙烯及衍生产品都依赖国外进口。因此,中国首先需要加强在各原材料领域的定价话语权,以行业协会为中心,内部联合起来,在对外谈判中要维护国家的利益,不要互相竞价,把价格抬高,否则最后损失的还是自己。其次,中国应寻找收购国际上的中小型原材料生产企业或者参股大型企业,掌握更多的议价主动权。再次,国家适当的加大对重要资源的收储力度,以达到对资源利用应急调节。

      10、自主知识产权新突破

      2008年,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元年。今年是中国结束WTO版权保护过渡期,全面接受所有WTO成员国按照世贸规则进行监督的第一年,中国以版权保护为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不得不接受来自更多国家的更多的审视目光。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5年内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8年,和制造业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经过18年反复论证,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全球瞩目。京沪高速铁路的开工,标志着我国在高速铁路技术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条总投资达到2209.4亿元的南北铁路大动脉,起自北京南站,终到上海虹桥站,新建双线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我国建国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次新突破。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主要涵盖工务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动车组、运营调度、客运服务6个系统,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也是庞大复杂的系统,世界上仅有日本、法国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跻身高铁俱乐部。现在,中国则以中国标准成为其高质量的新成员。近年来,我国围绕高速铁路技术完成400多项科研试验,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如大跨深水桥梁建造技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技术、无砟轨道技术等;通过铁路六次大面积提速,又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成套技术;秦沈、武广等客运专线建设,也为我国积累了高等级铁路建设经验,这些成套关键技术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00—350公里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和大飞机一样,京沪高速铁路也是以重大项目攻关推动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高速铁路技术的自主研发不仅将极大提升我国铁路现代化整体水平,并且会带动机械、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还有一批鼓舞人心的突破。2008年9月,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2008年12月2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纪之光”号嵌入式控制电力推进清扫船在上海黄浦江起航,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的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以奇瑞、吉利、华晨和比亚迪为代表的民族品牌,纷纷加大了自主车型的推陈出新力度,有奇瑞A3、骏捷FRV、比亚迪F0等多款有影响力的新车上市销售。12月15日,比亚迪发布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F3DM,这是中国汽车制造业努力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第一步尝试。从长远来看,把握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能否占据有利位置的关键点。

      中国已经过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关键还是要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2008年自主知识产权领域的几大突破,无疑为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产业升级提升了信心。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