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沈祖炎

作者:中国建设报宋京平    
时间:2014-05-30 09:24:21 [收藏]
1951年9月,沈祖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并在1952年院系调整到同济大学;1955年,沈祖炎在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本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1966年,他在同济大学完成了结构理论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关键词:业精于勤
      业精于勤——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沈祖炎  
      “轻、快、好、省”是沈祖炎对钢结构建筑的总结,也是沈祖炎潜心研究钢结构近60年对钢结构建筑特点的概括。
      
      润物无声桃李众
      
      1951年9月,沈祖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并在1952年院系调整到同济大学;1955年,沈祖炎在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本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1966年,他在同济大学完成了结构理论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作为大学教师,沈祖炎始终把教学放在首位。为了履行好教师的职责、为了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沈祖炎备课的时间比上一节课的时间要多数倍。沈祖炎说:为了备好课,每一章我都要找几十篇相关的文章作为补充内容,这样心里才有底。他说,教授一门课程几十年,可以抱着一本讲义一教到底,但这样容易给学生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往往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沈祖炎认为,同一门课程的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科学的发展,应该将一些新的内容不断充实进来,只有将这些新知识融入课程里面,学生才能学到新东西。沈祖炎对自己严格,对学生也如此。一般的硕士研究生只要修满36个学分就够了,但沈祖炎的学生至少要修满50个学分。沈祖炎认为,作为专业学科的接班人,基础、厚度、宽度一个都不能少。
      
      在教学方面,沈祖炎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通过对学生的情况摸底,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他认为,教学最重要的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后,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从而达到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独立思考的境界。沈祖炎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搞科研的能力,强调做学术一定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自1982起,沈祖炎先后担任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副主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为中国的钢结构学科发展和钢结构工程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他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先后获得13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基于在教学方面的突出成绩,他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殊荣。在沈祖炎的积极努力、推动下,中英两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结论得以互认,为中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
      
      学识渊博真豪杰
      
      沈祖炎对学术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多体现在实践方面。他在高层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和轻型钢结构非线性设计理论、抗震和稳定分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成果贡献卓著。截至目前,沈祖炎已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课题——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其需要解决的力学问题、重点项目子课题——新型张力空间结构体系的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攀登计划子课题——反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施工误差及损伤累积的仿真系统、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现代建筑钢结构的静动力非线性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4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此外,他还出版了《钢结构学》、《房屋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基本原理》等23部著作;主编或参编15本与钢结构有关的技术标准;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沈祖炎为中国的30余项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承担超限高层建筑审查项目达290项,为全国、特别是上海地区的重大工程的安全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学而不倦是沈祖炎始终走在技术前沿的重要原因。据沈祖炎的学生——同济大学教授李元齐博士介绍,尽管沈祖炎已届耄耋之年,他依然坚持每周到学校至少1次~2次,每天晚上10点之前是不会睡觉的,都看报告、论文或研究规范。
      
      敢于直言真性情
      
      经历过限制用钢的年代,如今我国已经连续10余年成为产钢大国,但我国在建筑钢结构上的用钢量只占钢产量总数的4%左右。面对这种现状,沈祖炎于2010年提出“必须还钢结构轻、快、好、省的本来面目”。此言一出,赢得一片喝彩。
      
      沈祖炎认为,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钢材与混凝土、木材相比,其重力密度与强度的比值最小,就同类建筑结构形式而言,钢结构自重轻、构件截面小、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便于运输和安装。钢结构住宅的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50%左右,使用面积却比钢筋混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
      
      钢结构的工业化程度高,工期短,具备成批大件生产、成品精度高等特点,采用工厂制造、工地高强螺栓安装的施工方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为降低造价、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在同等条件下,钢结构的施工工期仅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期的1/3~1/2。
      
      钢结构材性好、可靠性高。钢材质地均匀、有很好的塑性及韧性,是理想的弹性——塑性体。因此,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好、耐久性好、易于拆卸等优点。
      
      单纯从目前材料的价格上看,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的造价要高,但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建设的速度要快50%左右,可节省很多时间成本;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整体重量要轻50%以上,基础处理、运输量的成本都会下降。建造房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诸多环节,因此,从整体上看,钢结构更“省”。
      
      沈祖炎表示,钢结构在中国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特别适合于工业化建造的建筑和工程结构体系,是一个值得政府和广大从业人员广泛关注的朝阳产业。(中国建设报宋京平)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