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先锋-记福建十八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鲁建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浏览次数:0
时间:2013-01-25 16:25:50[收藏]
邹鲁建,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任:厦门造船厂副厂长;福建省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任厦门闽船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福建十八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
    关键词:钢构先锋 邹鲁建



         邹鲁建,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任:厦门造船厂副厂长;福建省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任厦门闽船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福建十八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同时担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建筑业协会金属结构分会副会长。

    福建十八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鲁建,从事钢结构事业已数十年,在他心中蕴育着对钢结构事业宗教般的情结,是一位为钢结构事业而活着的斗士。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从此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被注入了新内涵和新定位,站上了历史新起点。“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是一个开创性的时刻,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 2009年底,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在视察福建时敏锐地指出,要“抓住海西发展机遇,大力推进钢结构产业发展。”从行业的角度为钢构产业跨越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并给予强力的支持。2010年,邹鲁建毅然放弃国有企业干部的身份,组建了海西钢构百亿产业集群配送中心,以一种不可置疑的神奇的速度实现了当年征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纳税,并荣获2011年、2012年福建省重点项目荣誉称号,首创中国钢结构供应链配送模式,并荣获2012年厦门市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企业。

     

    创新发展启动蓝海战略

     

           这几年中国钢结构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钢构企业质量与我国经济地位还很不相称,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还很小,资质水平较低,规模较小。时下,注册的钢构企业有1万多家,比较有影响力的有150多家,真正上规模的企业仅仅30~50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钢构企业仍不断涌现。在世界范围上,都说中国钢厂的集中度低,而中国钢构企业集中度更低。现在似乎进入一个新的洗牌程序。然而,钢构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我国钢构产业必将形成快速发展的局面,而决定企业能否抢占先机,关键在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十八重工邹鲁建总经理启动的是蓝海战略,说白了就是差异化和创新的战略。实践表明,蓝海实际上是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陌生视野,轻易离开熟悉的地方去妄图开辟陌生市场并不明智。十八重工的优势在于聚集了一批钢构专业人士,专业人专做专业的事,强调钢结构产品的制造、配送,建立新型的现代钢构企业生产模式,改变传统工程项目承包模式,公司专注研发、制造、配送钢构精品,将产品做精做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以优异精专的产品供应建设项目承包单位及业主,形成钢构产品的物流供应链;强调区域配送的理念,按行政区域为工程项目配送所需钢构产品,节省运送成本,科学配置资源;强调专业分工,与钢材贸易龙头企业中铁物资公司形成钢材供应的战略联盟,解决生产原料供应问题。与进出口服务供应链龙头企业厦门嘉晟公司形成进出口环节战略联盟,解决钢材进口和钢构出口问题,通过战略联盟,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强强联合。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名言,“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这句名言可谓字字珠玑,对企业而言绝对如此。有耐心且谨慎地渐入佳境,足以保持较好的利润空间才是正确的结果。十八重工“出奇而制胜”,走的是一条真正“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的创新之路。2012年十八重工直接与海外签订的在手订单金额占所有订单金额的42%左右,直接和间接出口加起来超过40%。国内外两个市场基本形成两分天下格局。海外市场的开拓在企业未来发展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赢得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并举发展,是众多中国企业为之奋斗多年的目标。国际市场是块大蛋糕,想起来令人垂涎,然而更多的时候却是用他们的精良制造,奏出了经济的最强音,也为我们呈现了一曲又一曲最壮丽的交响。 2010年7月29日,十八重工成功承接了香港高铁的钢构工程。香港高铁钢支撑项目用钢量约2万吨,为香港高铁配套工程,加工精度要求高,对拼装工艺要求近乎苛求,必须做到“精、专、快”。技术人员针对高铁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采用欧盟技术标准进行全过程控制,在设备上应用相贯线切割机、中频弯管机、除锈抛光机、三维钻床等先进机械设备进行加工。这是福建承揽香港最大的钢构工程。2010年10月,在配送中心基建工地上,十八重工一边建设一边生产,制作了福建最宽的漳州人行天桥,接着又完成了福建综合长度最长的泉州人行天桥。2012年2月2日,厦门钢结构高楼世侨中心奠基,来自美国、法国、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闽籍侨领,以及中国侨联、中共中央台办、省市领导等社会各界领导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举。世侨中心系厦门市低碳城市建设的代表项目,将被打造成为专属世界华人华侨的聚富、创富、最具品味5A甲级写字楼。世侨中心用钢量约8000吨,加工精度要求相当高。2012年10月14日,钢结构项目主体第一根钢柱成功吊装,标志着世侨中心主体钢结构安装全面展开,预计2013年春节前后钢结构主体安装封顶,这亦是十八重工的一大力作。2012年6月,十八重工开始为福建省重点项目漳州体育馆制作钢构件,以优质的品质得到了业主单位的好评。现在,十八重工在海西区域开始呈现自己的实力和发展势头,风生水起,订单源源不断,十八重工的触角正向海内外延伸。

    钢构企业进军国内外政府重点工程,不仅靠过硬的业绩,更靠品牌。十八重工始终注重质量,实现工程的又好又快。邹鲁建很有底气地说,国际竞争并非只靠价格,因为我们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又能在一个工厂内涵盖最完善的制造环节,能够保证产品的工期和质量。因此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未来我们要大力赶上世界一流,靠投入,靠人才,靠企业的机制。

     

    诚信、责任推进行业发展

    改革既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也会带来企业运行机制的转变,邹鲁建从事钢结构制作安装行当数十年,个中体会很深,甘苦颇多。他是军人出生,秉承军队的基因和血缘,脑际中常会逆发出追求突破性的创意。然而,事业不可能一路顺风,如今的企业家都面临着各种一言难尽的压力。他认为,如今改革步入深水区,主要的障碍已经不是意识形态,而是企业的效益和社会责任。不愿意重复自己,就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地向自己发起挑战。邹鲁建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社会责任感和一颗对钢结构事业火热的心。在从事钢结构事业的数十年来,他几乎一年365天没有休息过一天。在创业初期累倒住院的一个多月来,他仍克服病痛,通过视频通讯设备了解、操心公司每一天的生产、经营情况,安排布置工作。十八重工是民企,员工宁可不要国企身份,要跟着他,邹鲁建感到自豪,更感到巨大的压力。他的座右铭是“责任大于压力。”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李克强有一句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箴言:“不干可能不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邹鲁建深知创建十八重工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有危险。今日之局面,不改革的危险远大于改革的风险。可以说,十八重工是中国钢结构行业最有味道的企业之一,有邹鲁建一批钢构斗士,再干出点什么,都不会再让人意外。他们一定会在自己喜欢的节奏中以全球视野,游向钢结构海洋的彼岸。就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邹鲁建依然不忘身背的社会责任,为钢结构行业发展贡献自己一丝力量。近几年来,邹鲁建无论工作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来为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同学们授课,为临毕业的同学们讲解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并被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授予客座教授荣誉称号。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业的钢结构院校,人才培养问题一直行业里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也是中国钢结构发展的一个瓶颈。2012年邹鲁建代表十八重工与同济大学、厦门理工大学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国内地首个钢结构学院和钢结构技术设计研究院,并计划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联办钢结构专业科系,向全国输送钢结构人才。邹鲁建也是一个热衷于行业发展大计的人,身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的他,在发展自身企业的同时,不忘为行业的发展献谋献力。多次协助行业协会工作,主办了厦门第一届、第二届钢结构应用研讨会,2012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主任工作会,钢结构学院筹办研讨会等等。更是积极参与行业活动,多次担任全国各地高峰论坛主将嘉宾,与同行们共同分享、学习企业发展经验,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创建现代钢构新城

     

         十八大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1年10月11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莅临福建十八重工视察指导。期间,姚兵高度认可了十八重工的经营发展模式,对其的先进加工设备、产品质量表示相当满意,对十八重工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并欣然挥毫拔墨:“十八重工钢构先锋,面向全球跨越发展,创建现代钢构新城。”

    2011年11月30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一行莅临十八重工视察指导工作。孙书记等领导边走边听,结束半个小时的参观后指导工作后说,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跨越、大发展,前无古人;新形势、新任务,催人奋进。希望十八重工员工继续努力,做大做强。

    2012年12月6日,十八重工申报中国钢结构特级制造资质,一次性通过中国钢结构协会的现场专家评审,成为福建省第一家获得特级制造资质的钢结构加工企业。评审组对公司的生产装备水平、质量管理体系、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生产制作状况及现场状况进行评审。经过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十八重工完全符合钢结构特级制造企业的资质要求,准予核发钢结构特级制造资质。

    邹鲁建在采访中侃侃而谈其思路相当清晰:“作为钢构件制造企业,跟着市场走,永远是被动的。只有通过研究市场动向,主攻技术研发,创造出全新的技术,才能最终引领市场,创造消费。十八重工在战略实施上提出了技术先导,将技术与研发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并将其做到极致。十八重工会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注重与兄弟单位的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可能将创新和客户、员工拉得更近。”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走向,最重要的是领导力是否有“中国信心”的底气,清醒地看到当前行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社会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能够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这样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新的辉煌。

    十八重工自成立以来,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号召,以“时不我待,跨越发展”的精神,全力推进海西钢构配送中心项目,在不到半年时间实现“当年征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纳税”,创造了云霄乃至全国钢结构发展史上的最快速度、最优质量,令人刮目相看。海西钢构配送中心项目集钢结构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配送于一体,主要从事各类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大型公共设施(机场、车站、体育文化场馆、电站、化工厂等)钢结构、船舶分段和舾装钢结构、风塔柱组件等海工钢构产品、过山车轨道等特殊用途钢构件、工程机械配套钢结构、钢结构与光电一体化建筑等大型钢结构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配送。十八重工用大手笔书写新篇章,旨在以领跑者的姿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为推动福建乃至全国钢构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 验证码:

文章标题
建筑钢结构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官方